当前所在位置:

乌拉特前旗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乌拉特前旗政府门户网站 2010年10月20日 编辑: 来源:乌拉特前旗政府网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二00七年十二月一日在乌拉特前旗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旗人民政府旗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旗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2004年以来,在市委、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旗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胜解决了各种困难和矛盾,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和重大进步,“十五”计划和旗十四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四个翻番”目标全部实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回顾四年来的工作,主要呈现八个特点。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今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5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19.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35.3:34.3:30.4演进为27.8:43.8:28.4,实现了“三分天下”到“二产主导”的历史性转变;人均GDP达到2227美元。财政收入提前一年实现了翻番,今年预计达到7.3亿元,较2003年纯增5亿元,年均增长3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0400元和5300元,年均分别增长14.3%和16.2%。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较前五年的投资总额增长2.4倍。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旗连续四年蝉联西部百强旗县,综合竞争力持续攀升。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效益显著提升。今年全旗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7.7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39%,基本形成化工、电力、矿山建材、造纸、农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由2003年的139%提高到188%;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工业强旗目标基本实现。规模工业发展迅速,乌电、大中税收分别突破亿元大关,乌化、临化跻身自治区工业企业百强行列,两家纸厂几经曲折,成功重组,传统造纸业再获新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规模工业企业领跑全旗经济的格局已经形成。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乌拉山工业园区和沙德格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集聚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排除干扰,攻坚破难,强力推进矿山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好转,铁选、石灰石、砂石料等矿山企业关停整合稳步推进,小矿山企业税收突破8000万元,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环保工作成效显著,造纸、化工、水泥、高载能等重点企业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农牧业经济基础更牢,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通过实施种子、营养、保障工程,畜牧养殖业快速成长壮大,今年全旗牲畜饲养总量预计达到380.2万头(只),较2003年增加204.3万头(只),畜牧养殖业总产值达到6.04亿元,是2003年的两倍。种植业继续调强,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旗县”,全力培育的番茄、葵花、枸杞等主要经济作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年累计投入资金3.05亿元,先后完成六期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排干清淤、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完成农田五配套3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万亩,解决了6.1万人、19.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四年累计完成通道、集镇、村庄绿化及农田防护林98.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四个百分点,退牧还草、禁牧休牧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破题上路,积极实施了产业富民、基础强农、家园治理、提质转移、和谐乡村工程,制约农牧区发展的“水鼓症、缺水症”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设户用沼气池3000多座,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店115个;10个示范村产业调整、村庄规划、道路整修、造林绿化等工作基本完成。

  城镇建设全面提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旗财政四年累计投入3.1亿元引导资金,通过经营城市的办法,带动城镇建设投资21亿元。建设城镇道路1.3万米,绿化40万平方米,开发住宅82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27.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由2003年的27.7%提高到31.7%。乌拉山镇区基本形成了商业、行政、居住、公共服务、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区;城镇道路网架基本搭建,便民利民工程全面实施。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旗,固定电话和宽带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市场化运作,乡村公路四年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新修油路388公里,在“零负债”的前提下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并全面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行政村、自然村通油路率分别达到72%和35.5%。四年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户户通电、输变电等工程建设,新建变电站7座,缓解了工农用电矛盾,保障了城乡经济发展。

  开放战略强势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四年累计到位资金62.8亿元,较前五年增长了4倍,引进了APP、中粮、包钢、亿利、果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速公路、番茄加工、黄河大桥、污水处理、煤炭物流园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我旗,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积极做大融资平台,成立了城市发展投资公司,共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200万元,其他金融机构贷款6000万元,有效缓解了无钱搞建设的局面。会计核算、政府采购、粮食流通、农牧区税费、撤乡并镇等改革稳步推进。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广泛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部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政务管理逐步规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公共服务更趋完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起了旗一中、五中等24座教学楼,城镇学校实现了楼房化,农牧区学校危房全部消除;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到所有学校;累计撤并学校100所、教学点25个,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攀升,高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资金1957万元,民族义务教育实现了“三免一补”,贫困大学生得到有效救助。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传染病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12个基层卫生院建设,启动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2%,较好地解决了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持续巩固了低生育水平,全旗人口出生率连续七年控制在了10‰以内,计划生育率连续九年保持在99%以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苏木镇全部建起了文化站,群众性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四年新增就业人员75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2万人,较2003年增加4.2万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普遍实施,以城乡低保、农牧区特困户救助、救灾救济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38万元。扶贫开发扎实有效,绝对贫困人口减少8000余人。实施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累计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610万元;化解旗乡村及教育债务1.4亿元,清理拖欠教师、乡干部工资888万元,实现了教师干部工资无拖欠。全旗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5.5亿元,较2003年增长77.8%。全面加强了药品、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成功阻击了禽流感、鼠间鼠疫,战胜了虫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民主法制得到加强,依法治旗成效显著。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履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四年共办理市旗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00件,政协委员提案274件,办结率均达10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加强了依法治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妇女儿童、老干部、红十字、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审计、统计、消防、人防、档案、保密、农机、气象、交通安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成效。驻旗各单位、农牧渔场、各企业、驻军武警部队,为我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旗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任班子承前启后、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旗各级各部门和33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为前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前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四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旗和项目带动战略,迈出了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跨越的重要步伐;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理念,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和谐前旗建设,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实惠;我们始终坚持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精神,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创业干劲,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扑下身子抓落实,定下心来干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谱写了前旗历史的绚丽篇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方面看,经济总量小,结构仍不合理,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财政用于建设、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还很有限,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生保障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发展的协调性看,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仍然明显,农牧区发展基础还很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任重道远;从发展的氛围看,全旗上下谋发展、促发展的意识还有待于增强;政府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部门在狠抓落实、推进工作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走进自治区先进旗县行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工业化为龙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点,坚定不移的实施“133”战略(坚持经济结构转型不动摇;明确发展目标、区域、产业三个定位;实现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人均GDP三个翻番),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着力构建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乌拉特前旗。

  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到2012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达到百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左右,达到20亿元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人均GDP在2007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重调优到14:64:2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以上,二产占GDP6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5%以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区域功能实现新定位。依托我旗的区位优势,实施全方位开放,向南打通鄂尔多斯能源通道,向北成为对蒙开放合作的前沿,向东承接“环勃海经济圈”和呼包鄂“金三角”辐射,向西服务市域经济一体化,集聚资源和发展要素,着力构建黑色金属、非金属、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四大基地。

  --产业构筑实现新支撑。着力构筑以冶金、电力、化工、非金属、造纸、农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六大产业体系,形成支撑发展的产业架构。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以两位数增长。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城乡就业、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七大民生体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全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增强旗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以构建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基地为重点,壮大支柱产业,扶持中小企业,谋划新型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形成优势产业引领、支柱企业带动、后续项目支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到2012年,努力培育两个产值达100亿元左右、税收达10亿元左右的大型骨干企业;培育三个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1亿元的重点企业;使全部工业产值达200亿元左右,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5%左右,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在全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一)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冶金业。一是积极促成大中矿业和包钢合作的240万吨氧化球团、160万吨还原铁等项目。努力推进一期120万吨氧化球团、80万吨还原铁项目在2009年投运,配套建设的20万吨膨润土项目在2008年年底投产。在实现上市融资和一期工程达产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二期氧化球团、还原铁等项目,力争2012年投运。二是推进大中矿业本部项目建设,争取新建宝盛50万吨选厂和2万吨耐磨钢球项目在2008年投运。三是以大中矿业为龙头,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原矿供应能力,加快推进旗内其他铁选企业的整合扩张,最终形成规模化开发和集约化经营,2012年全旗铁精粉产量力争达到400万吨。四是积极推进包钢钢联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在届期内有突破性进展。

  --化工业。规划建设150万吨PVC循环经济基地。一是依托临化15万吨PVC的平台,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加快实施50万吨PVC及配套项目,力争使临化的一期20万吨PVC及水泥、电石项目2009年年初投运,二期30万吨PVC及水泥、电石项目2010年启动,2012年投运。同时,延伸产业链条,2008年建成3万吨型材深加工项目。二是推进乌拉山工业园区100万吨PVC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在沙德格工业园区配套新建200万吨电石项目,为氯碱生产提供电石原料,形成氯碱化工整体循环经济链条。三是依托乌化公司邻近亿利集团煤炭物流通道的优势,确保40万吨醇氨项目和浓硝酸、甲胺、双氧水等煤化工系列项目,2008年全部投产达效。积极促成乌化与泸天化工合作建设50万吨甲醇项目,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乌化公司的整体实力。

  --电力业。抓住我旗煤炭、水资源和工业热负荷的规模优势,依托亿利集团黄河大桥和煤炭物流园区落地的有利条件,争取蒙能公司2×30万千瓦热电联产、2×66万千瓦自备火电和乌电四期2×6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盘子,力争一至两个项目落地。抓住自治区对PVC循环经济项目的倾斜政策,争取自备火电项目建设。

  --非金属矿产业。一是加快实施金辉科技150万吨硫铁矿采选、60万吨硫酸配套2×1.2万千瓦余热发电项目,确保硫铁矿采选和硫酸项目在2009年年底投运,发电项目在2010年上半年投运,实现再造一个大中矿业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进二期150万吨硫铁矿采选配套硫酸、发电等项目建设,争取2012年建成投产。二是重点实施同达建材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配套1万千瓦余热发电项目,同时加快机立窑生产线淘汰和工业灰改造步伐,力争到2011年旋窑熟料达到190万吨。三是加快大中矿业30万吨蓝晶石采选项目建设,争取2008年年底竣工投产,并为下一步推进硅铝合金冶炼打下基础。四是依托乌拉山工业园区和玉石城,加快推进玉石加工向精、深、专方向发展,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重点扶持果喜公司玉石深加工项目。

  --造纸业。继续推进纸厂整合工作,加快环保系统改造,治污去臭,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大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加快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发展5万亩自营丰产林,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努力使浆纸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

  上述项目全部按计划投运后,加上现有企业生产能力,有望支撑今后五年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速,可使我们具备向自治区前列冲刺的实力。

  (二)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加快工业总量扩张步伐。一是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通过资本多元化的方式,完成乌拉山、沙德格和桥南食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08年建设先锋220千伏变电站和沙德格园区办公区。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园区土地收储工作,预留发展空间,优化园区环境,加速壮大园区经济总量和实力,逐步实现“产业高度集中、上下游延伸配套、核心企业突出、大中小企业互补”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工业产业规划,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快制定和完善全旗工业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紧紧围绕“六大产业”、“四个区域聚集区”,以优势企业和产品为依托,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重点引进龙头型、环保型、创税型、科技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目标,使冶金、煤化工、非金属等产业形成规模,凸显优势。注重引进农畜产品加工、城镇供热、旅游开发、污水处理、商贸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对重点项目要落实专人跟进服务,做到每个项目有一名领导负责,有一个专门班子推进,有一个工作方案抓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使洽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努力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

  (三)以矿山秩序整顿和矿产资源整合为主攻,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继续推进矿山秩序整顿。2008年重点完成铁矿资源的探转采工作,加快铁矿采选、石灰石、砂石料整合步伐,加强对火工、探矿、植被保护、水资源利用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全旗矿山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二是通过提高原矿处理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逐步实现矿产资源就地转化,为发展冶金、化工、非金属等产业提供资源保障。三是坚持扶大限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国务院三年整顿规划和节约资源政策,坚决关闭、整合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高载能、小煤窑、小炼铁、小铁选、小水泥、小石灰以及砂石料企业,将优势资源向“规模大、效益好、贡献高”的企业聚集,促进企业提档升级。石灰石资源重点支持PVC、水泥、工业硅项目;白云岩资源重点支持金属镁项目;硫铁矿、膨润土、蓝晶石资源定向支持众兴集团的深加工项目。

  (四)以经济运行监管为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动态分析和监测调控,建立完善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机制,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针对“煤、电、油、运、资金”等制约瓶颈,成立由各涉企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项目报批跟踪服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快甘泉铁路建设。三是以控制企业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考核和指标体系;引导督促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倡导清洁生产,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出重拳严厉打击不法排污企业,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四是加强企业创新管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引导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社会责任,更加注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今后五年,我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坚定不移的实施“五大工程”(产业富农、基础强农、提质转移、家园治理、和谐乡村),努力实现“六个提高”。2008年旗财政安排4400万元引导资金,协调贷款7亿元,全面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努力提高农牧民收入。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发挥优势的原则,突出绿色生态和河套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一是抓优势、强特色,全力调优种植业。在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葵花、番茄、枸杞为主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种植业。充分发挥番茄基地和龙头相配套的优势,有序扩大种植面积,五年内番茄种植面积达到10-15万亩,成为套区和前山部分地区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加快枸杞品种改良和绿色基地建设,进一步扩量提质,打响品牌,建成全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优势产业带。围绕建设“百万亩优质葵花基地”,加大葵花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积极培育套区、井灌区和黄河沿线三大种植带。此外,积极发展后山杂粮、马铃薯、药材,前山玉米制种、架豆,套内瓜果、甜菜、蔬菜和水产养殖等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布局。二是抓标准、强基地,大力发展健康安全畜牧养殖业。围绕“提质、增量、扩草、精养、强防”五个环节,重点发展肉羊、奶牛、肉鸭三大产业。坚持引进与自繁相结合的原则,继续以明安、大佘太和新安三个肉羊育种区为中心,发展壮大肉羊育种纯繁户,巩固和推广“巴美肉羊”育种成果,发挥品牌优势,2008年全旗“巴美肉羊”品种普及率达到25%以上,2012年实现全覆盖。以提高个体产绒量为方向,每年引进阿尔巴斯、敏盖等绒山羊优良种畜200只左右,力争五年内实现绒山羊的个体产绒量平均增长50%以上。继续扩大肉鸭养殖辐射半径,由乌梁素海沿岸逐步向周边扩展,到2012年禽类年出栏突破1000万只,全旗牲畜饲养总量突破500万头(只),畜牧养殖业产值占一产的比重达到50%左右。三是抓品牌、强实力,增强示范带动效应。突出河套特色,强化品牌意识,实施产业化品牌带动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技术检测监控体系,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努力增加优质专用产品,减少普通大路型产品,追求产品差异化和特色化。积极争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加快枸杞等优势产品商标注册,以品牌提效益、促增收。四是抓转化、强龙头,推进农畜产品加工增值。进一步扶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启华工贸公司5万吨葵仁项目建设,推进番茄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新上小包装等精细生产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知名龙头企业,发展枸杞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乳肉产业,拓宽销售渠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五是抓机制、强联合,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重点培育番茄、肉羊养殖等协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企业、中介组织和农牧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落实基地,实现区域分工和联合,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特色、优质、专用产业带。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方式,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入股、企业租用等形式,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养能手流转。通过土地适度集中,使农牧业投入有规模,生产有标准,产品有质量,上市有品牌,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二)全面推进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立足“打基础、管长远”,2008年旗财政投资2700万元,通过争取项目、群众自筹、银行贷款等方式,全力抓好“八件大事”。

  一是抓好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投资,按国家新二级标准对黄河大堤部分段落加高培厚,力争到2012年完成全线加固,大堤设防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洪水防御标准。争取上级投资430万元,实施四科河头险工控导、大河湾决口处提高加固综合治理和堤顶上砂工程。旗财政每年投资100万元左右,实施沿山苏木镇山洪应急治理工程。筹资918万元,实施阿古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实施明安小努气、阿力奔莫斯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力争新建海力更水库和先锋王留壕、乌拉山镇大仙庙两座平原水库。

  二是抓好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2008年筹资5000万元,实施并完成长胜-树林子集中供水工程,开工建设西小召集中供水工程,争取建设小佘太、阿力奔、白彦花等9处单村饮水工程,解决农牧区8.5万人、34.8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到2012年,彻底结束我旗群众饮用高砷、高氟、苦咸水的历史。

  三是抓好排干清淤。旗财政每年投资300万元左右,加上群众自筹,实施排干清淤工程,到2009年完成全部清淤任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旗财政投资500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成重点项目区和沿黄河、乌梁素海贫困带短沟小站配套建设;争取上级投资完成5条分干沟清淤工程。

  四是抓好山旱牧区节水改造。旗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左右,加上国家配套项目和农牧民自筹,每年配套机电井600眼左右,到2010年使山旱区机电井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利用增收水费实施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每年完成投资100万元,到2011年完成库灌区节水改造面积2.6万亩。

  五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每年投资5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项目。2008年,完成先锋项目区和七期农业综合开发剩余建设任务;完成平地缩块34万亩;完成阿力奔、白彦花、明安三个山旱牧区草原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大佘太、明安、新安三个镇的土地整理项目。旗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乡镇桥涵维修建设;旗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元,结合项目资金,每年争取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万亩左右,到2012年力争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万亩左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是抓好农牧区道路建设。五年内筹资3亿元以上,完成公忽洞至沙德格、小佘太至王如地、大佘太至小佘太等旗内经济发展通道建设;完成黄河大桥、大佘太到甲胜盘、小佘太到中旗石哈河、苏独仑到五原等出口通道建设;保证每年建设通村油路50公里、通村砂石路150公里。到2011年,黄灌区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山牧区70%左右的嘎查村通油路。

  七是抓好农牧区通讯电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电话、宽带网入户率,逐步形成电视、广播、移动通讯、农网、电话“五位一体”信息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牧区“户户通”工程进度,财政每年投资100万元,加上农牧民自筹,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牧区有线电视改造;财政每年投资70万元,五年内完成农牧区调频广播覆盖工程。加快新农村新牧区电气化村镇建设步伐,2008年筹资413万元,争取实施8个村电气化建设。 

  八是抓好造林绿化建设。以集镇、道路、村庄、项目区、庭院绿化为重点,2008年旗财政投入300万元,争取筹资4000多万元,完成造林绿化34万亩;完成西小召、阿力奔两个苏木镇和20个自然村的绿化工作;110国道、旗乡村道和高速公路、黄河防洪堤北实现绿化。到2012年新增造林面积130万亩;在山旱区建成50万亩柠条饲料林生产基地和10万亩采种基地;全旗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和30%的村庄实现绿化。

  (三)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努力提高牧区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全面开展退牧转移工作。按照统筹规划、项目支撑、整合资金、分步实施和牧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原则,从2008年开始,在上级项目资金保证的前提下,每年拿出旗财政新增部分的2%用于退牧转移工作,采取种养业、二三产业、社会保障、就地安置、教育输出等转移办法,每年转移1000人,争取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三分之一的人口异地安置,三分之一的人口二三产业转移,三分之一的人口就地安置,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环境稳定好转。二是切实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工作。2008年,牧区全面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舍饲圈养步伐,农作物秸杆转化率稳定在90%,青贮入户普及率保持在70%。进一步推进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工作,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尽快建立科学严密的草原生态监测分析体系,形成以草原监理部门为主体、旗镇村三级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草原监督管理网络。严厉查处非法侵占和开垦草场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实现草牧场的合理保护和永续利用。

  (四)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提高农牧民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严格规划、典型引路、量力而行、激活主体、不大包大揽”的原则,加快新村庄建设。一是继续做好规划编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符合群众意愿的建设方案,让群众自主选择实施。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控制乱批乱建现象。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五改、五建、四清、三化”活动,彻底治理农村脏乱差的“顽症”,改善农牧民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工程建设。旗财政每年投资360万元、筹资600万元,建设沼气池3000户左右,到2012年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35%以上。同时,鼓励中心村建设大中型沼气池,通过集中供气吸引农牧民向中心村聚集。四是抓好示范村建设。2008年,旗财政继续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对村容村貌治理示范村进行奖励,重点开展10个示范村建设。到2012年,争取把区市旗三级20个示范村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村庄规划整齐、乡风民俗好转”的典型示范村,带动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一是积极开展农牧业科技培训。通过春季信息发布、夏季现场观摩、秋季成果展示、冬季室内培训,重点推广30项农牧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二是大力实施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和“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为切入,积极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培训农牧区剩余劳动力5000人。三是加快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劳务信息网络,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争取每年净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8000人以上。

  (六)加快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民主管理水平。一是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及时兑现良种、粮食、能繁母猪、农机具等各类政策性补贴,确保农牧民来自政策性的收入稳定增加。二是完善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旗财政人均补贴资金两年内实现翻番,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继续推进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农村低保有进有出,应保尽保。积极开展灾民救济、特困群众救助和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三是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镇、五好家庭创建活动,推进科技、文化、卫生、法制“四下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打击歪风邪气,树立起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农村新风尚。四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建立健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机制,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工作,调动农牧民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发展的主动性。

  三、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宜居城市

  今后五年,要依托乌拉山镇现有的城市框架,坚持新区带动旧区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个体系(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全力做好两项工作(土地和拆迁),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城镇管理由经验型向法制型、突击型向长效型、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大力推进四项工程(路网贯通、绿地亮化、公共建筑、便民利民),城市建设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每年至少提高两个百分点,承载能力和宜居指数稳步提升。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一是统筹推进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重点开发东风大街以北和以南的局部地区,每年开发25万平方米左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占到开发总量的70%。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和节能省地型住宅,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对新型普通商品住房的需求。二是健全完善以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2008年,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108户城镇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并逐年加大廉租住房的补贴力度,将补贴范围由最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延伸。认真落实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各项政策,年开发总量达到上年住房建设总量的20%,严格执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严把建设标准、供应对象、销售管理等关键环节,增强透明度,保证住房的经济性、适用性和安全性,使经济适用住房真正惠及低收入家庭。三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和小区物业管理。深入开展“诚信开发、销售放心房”活动,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全部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统一进行审批监管验收;依法打击合同欺诈、哄抬房价、囤积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行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和前期物业管理备案制度,新建小区必须全部纳入物业管理范围,有计划地抓好旧小区的改造整治,加强维修基金征缴和监管,维护业主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共同创造舒适和谐的安居环境。

  (二)坚持推进城镇化进程不动摇,全力做好拆迁和土地工作。一是强化拆迁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监管和服务水平。二是保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加强中低标准、中小户型安置住房建设,保证拆迁补偿资金和安置住房到位,确保拆迁群众有房住、利益不受损。三是规范拆迁行为。建立和完善拆迁、评估单位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评估公开、拆迁听证、行政裁决等法定程序,把拆迁工作的所有环节纳入规程要求,确保拆迁项目、程序、主体、补偿安置标准合法合规。四是依法高效利用土地。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基础设施配套进度,控制和收储城郊结合部闲散空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为经营城市和增强新区带动能力提供保证。抓好土地执法管理,纠正和打击各类违法用地行为,依法收回批而不用、批而滥用的土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三)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创建和谐人居新环境。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城管等各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综合执法、联防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城市管理警务室,切实提高城管执法能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管理作用,形成网络,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大力整治城市规划区和国省干道、铁路渠系两侧规划范围内的乱占乱建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法制性。三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以质量和安全管理为核心,引导施工企业争创安全文明工地和样板工程,确保每一项工程程序合法、质量过硬。四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交警等部门牵头,集中解决好镇区交通秩序问题。依托巴运物流园区,逐步引导国道两侧及镇区机动车修理店、打零车全部入园经营;加强镇区载客营运车辆管理,加快车辆更新换代,切实规范运营秩序。第二,由城管执法部门牵头,集中解决好乱设摊点、广告牌匾、乱倒建筑垃圾、油烟污染等问题。积极推进两园、两场(公园、游园,广场、市场)的综合管理,加强便民、钟点摊位和市场建设,引导小摊贩入市经营;将电焊等特种行业划行归市;沿街门点商业经营和牌匾设置,必须经过城管执法部门前置审批许可,实现源头治理;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彻底解决乱倒建筑垃圾的问题;借鉴外地经验,协调公安、通讯部门,采取停机、拘留违法人等措施,加大对乱贴小广告行为的打击力度;尝试成立保洁公司,对非法小广告、乱写乱画进行不定期清理,有效解决城市“牛皮癣”问题。第三,由乌拉山镇牵头,集中解决好环境卫生和损坏园林绿化等公益设施的问题。公共巷道实行环卫队与居委会双重负责制,继续推进“门前四包”、“一清扫两保洁”和街道环卫承包制度,继续增加环卫工人工资,提高城市卫生保洁水平;加强市民文明意识教育,对破坏园林绿化等公益设施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并依法打击。

  (四)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008年,旗财政安排7000万元引导性资金,协调贷款3500万元,筹集城市建设资金7亿元以上,推进城市规划编制和四项基础建设工程。一是投资150万元,加快完成乌拉山镇近期建设规划、绿化规划、建成区控规、东风大街街景改造和卧羊台生态公园详规、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推进路网贯通工程。筹资7000万元,新建西环路,延伸市府北路和东风大街西段,与西环路循环对接;建设110国道过境南段配套工程,对接市府北路东段与110国道;实施红旗大街等五条道路的人行道铺装、道牙更换工程,实现路貌街貌整洁美观。任期内,争取实施振兴大街与临海化工公司连接工程,改造黄河路、服务路,筹划建设东兴大街连接桥南区的通道,全面实现对接外环路、打通断头路、连接居区与工业组团路的目标,基本形成“八横”、“十纵”道路网络框架,进一步提高通行能力。三是绿化美化工程。坚持绿化优先的原则,采取城郊扩地、拆迁留地、公建让地、街头找地等方式,破解城镇绿化用地不足的难题,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环城林带和城区园林绿化建设,逐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园林绿地系统。2008年,筹资6000多万元,按照“一水双景(即滨河水系,卧羊台和退水渠景观)、山水相连”的规划要求,建设卧羊台生态公园。在公园内点缀建设亭台、雕塑、长城等建筑,突出公园的人文历史精神,分树种分区片绿化1000亩,将卧羊台景观区建设成为乌拉山镇的文化缩影、生态屏障和城市氧吧;积极配合河灌总局退水渠清淤,完成退水渠衬砌、绿化、美化工程,修建退水渠北侧滨河景观通道,把退水渠景观带打造成为集防洪、交通、景观、休闲、娱乐、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区。筹资1000万元左右,建设振兴大街东出口游园、旗医院绿色广场和原饲料公司休闲广场,完成东风大街、110国道过境段等道路绿化美化工程。争取资金扩建林海公园,建设东风大街东入口广场,形成与卧羊台生态公园对称呼应之势。完成蒙中、四完小、气象局和六完小等单位拆墙透绿工作。加强城区绿化坑带和街角垃圾地的美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绿化层次,体现绿化效果。对镇区主要街道树木进行更新换代,对东风大街、红卫路等进行整容换装,打造新的绿化精品和标志性景观大道。四是公共建筑工程。加快旗医院等在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五年内,争取建设看守所、乌拉山镇、工商、国土办公楼等公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五是便民利民工程。2008年旗财政投资1600万元,继续加大东风大街以南城郊区域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厕所35座、垃圾转运站3座、垃圾池150个,污水口300个,增加垃圾桶300个,垃圾集装箱30个,实施排污入巷工程15条,同步实施巷道硬化;购置污水冲洗车、路面清扫车、平地机等环卫机械,提高应急作业能力。实施街区亮化改造,彻底消除次干道无灯区,方便市民生活。完成污水处理厂与城市排污管网对接工程,实施二马路雨污分排管道泵站建设及桥南区排雨水工程,解决旧城区街道积水、桥南居民受洪水威胁的问题。通过努力,到2012年,东风大街以南区域巷道硬化和排污入巷工程全部完成,如厕难、行路难、脏乱差问题得到解决,让平房区和城郊结合部居民充分感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实惠。加大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力度,2008年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天然气卸气站、自来水应急蓄水池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进一步规范公交车运营秩序,优化线路设置;推进城区集中供热,改善大气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

  四、繁荣第三产业,提升发展活力

  (一)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大商贸服务载体。一是重点打造两个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园区。加快亿利集团煤炭物流园区建设进度,一期工程力争2008年投运,二期2010年投运。同时,配套建设大型运输汽车修配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西小召镇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建设大型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努力将其培育成河套地区较大的农畜产品集散地。二是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和“112”市场工程建设。加快萌业、嘉业等专业市场建设进程,推进农村市场建设,力争三年内使全旗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中小型超市,改善农牧区购物环境,提升消费水平。三是围绕产业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农产品出口,重点培育无公害枸杞、番茄酱、葵仁、土豆淀粉等出口基地,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经过五年的建设,使我旗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经营、内外贸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突出发展旅游业,打造大旅游产业格局。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打造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梁素海度假村、秦长城历史文化三大旅游板块,发挥带动效应。2008年加快乌梁素海、草原生态园等景点建设,积极开发建设“森林公园”、“温泉”等旅游项目。二是扩大旅游宣传,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展会等各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提高知名度,吸引扩大客源;加大区域合作,开发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积极争取全国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点活动。三是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加快旅游交通、网络通讯、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引进全国知名餐饮企业,建设两家以上三星级宾馆,全面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

  (三)重点发展金融业,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重点扶持旗城市发展投资公司,继续提高授信额度和信用等级,加强与国家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合作,引导商业银行实施积极的信贷政策,扩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二是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壮大担保投资实力,争取创办典当行业,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快大中、临化公司的上市进程,做好乌化公司上市的储备工作,有效利用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股权配置等手段,增强融资能力,积极培育和辅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四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创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广农牧民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方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加快建立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小额贷款组织,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向多元化发展,2008年争取在大佘太镇设立一家村镇银行。争取包头商业银行在我旗设立分行。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建立“平台多样、渠道畅通、机制规范、运作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五、高度关注民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一)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工作方针,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一是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切实做好教育经费增长补拨和教育债务化解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在五年内清理化解全部教育债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民族高中实行“三免一补”。二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到2012年基本实现“乡不办中学、村不办小学”和“普及十二年教育”的目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新建西山咀农场学校、四中教学大楼,实施三中、五中、蒙中、蒙小、二完小、蒙幼、旗幼儿园配套建设工程,争取完成旗一中塑胶跑道等配套建设。旗职业中专迁回乌拉山镇办学,为职业教育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新课程和“小校化、小班化”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研教改,扩大教育教学交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班容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推行以校长聘任制和教师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带动工程”。继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校外寄宿生管理,建设文明、安全、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加快“吃饭财政”向“建设财政”和“民生财政”转变。进一步壮大骨干财源,夯实群体财源,培植新型财源,形成科学、稳健的财源体系。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把工资和社保、低保、五保等各种政策性补贴救助金,纳入财政重点保障范围,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等制度改革,加强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监管。创新方法,集中力量,有效化解乡村债务。

  加快文化大旗建设。继承和发扬河套文化,大力培育和挖掘乌拉特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实施“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推进农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完成农牧区镇村两级文化站室建设,扶持培育一批农牧区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和艺术团体。积极争取资金,建设旗综合性体育场。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监管,建立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激发全旗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工作,2008年引进和吸纳各类优秀人才100名,建立人才信息化管理库。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全额实行聘用制,实行合同化管理,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2008年完成中蒙医院专科及药剂大楼建设,新建明安和小佘太两个卫生院,配套改造8个标准化卫生院,规划建设40个村卫生室,到2012年75%的农牧区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乌拉山镇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大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2008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通过建立“公共岗位储备库”和“充分就业社区”,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和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培训促就业、帮创业。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提高签订率和履约率,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切实把劳动维权工作的“关口前移”。加大劳动监察和劳动执法力度,重点开展以社会保险征缴、劳动用工环境、工资支付为重点的劳动执法检查,规范劳动市场秩序,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2008年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争取纳入“自治区医疗保险试点旗县”,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加大扶贫工作力度,采取政策、产业、社会帮扶等方式,每年实现8%的贫困人口脱贫。重视残疾人、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工作。进一步加强双拥、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方面的工作。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三)突出依法治旗,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扩大法制宣传,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推进依法治旗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拓展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的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等制度,不断创新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增强信访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妥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扎实细致地抓好日常安全检查,深入开展以工矿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推进平安前旗创建工作,建设“110三合一”指挥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群众安宁的和谐局面。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执政为民,重任在肩。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全旗人民的殷切期待,本届政府和组成人员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担负起强旗富民的时代重任。

  (一)转变职能,创新政府服务工作。全面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政府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强化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统筹发展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真抓实干,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带头真抓实干,率先谋划发展。注重从细节做起,从小处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学习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务督查、限时督办、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价,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法制水平。深入贯彻《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部纳入法制化轨道,增强政府行为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认真执行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四)从严治政,树立政府廉洁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加大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监察力度。深入开展纠风工作,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精简会议文件,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真正用于为前旗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各位代表,壮志绘就新蓝图,风好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让我们在市委、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旗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和衷共济,顽强拼搏,为全面完成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乌拉特前旗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关闭]